1、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古今中外,人类心理都是一样的,多半爱吹牛,很少见诸于事实理想非常高,要在行动上做出来就很难。所以,孔子说,真正的君子,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
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
5、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学而》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9、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先秦)孔子
10、社会成员的一系列行为规范之和就是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作为人,应当严守自己的人伦操守,不仅要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且要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到君行君道,臣行臣道,父行父道,子行子道。严格遵循人伦操守,即是严格依礼做事。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一个人,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且切实做到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的时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儒家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学为好人”,也叫“成人”。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13、朱熹江西湖南孔子孟子
14、不愤不启,不启不发。孔子
15、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
16、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1、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2、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3、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4、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述而》
6、孔子吾有而志于学,而立,而不惑,而知天命,而耳顺,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7、孔子曰智者乐水。老子曰上善若水。禅语曰善心如水。我曰人当学水。人在世上不顺多,当学水之能潜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灵活善变,适镜而生,适镜而居,善待一切,不妄求环境适应自己,而善使自己适应环境。祝君人生处世当如水。
8、损者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9、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孔子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3、这是孔子对人生发展的感悟。这应该也许是历史上最早的人生经营意识。因此,可以说孔子是第一位人生导师,其儒家理论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的人生经营管理理念,且系统而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堪称圣人而伟大。
14、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讲诚信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无信不立的思想。强调无信不能立身,立家,立国,立业,国可以无兵,人可以无食,但不可以无信。唐代宰相魏徽把诚信称作国之大纲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16、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础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因此,孔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这种自觉是表现於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端。「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是与生俱来的。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